首頁 >
| 【拇指外翻】
【拇指外翻】
大腳趾外翻 (Hallux Valgus)是最常見的前足變形之一,也稱為拇囊炎,從外觀上第一蹠骨頭向內偏斜,大腳趾趾尖朝外橫向偏斜,在第一蹠趾關節 (腳大拇指第一關節) 形成明顯的「ㄑ」型骨突,造成腳趾底部、足內側產生紅腫突出的腫塊,所以又稱為拇趾黏液囊腫變形。
一般來說,大腳趾外翻變形可以直接由外觀來診斷,而影像學檢查更可辨識外翻的程度,正常第一蹠趾關節的角度為8-20度,若超過20度即可診斷為大腳趾外翻,而外翻嚴重度可以分為三期:
(1)輕度:大腳趾外偏21-30度
(2)中度:大腳趾外偏31-40度
(3)重度:大腳趾外偏超過40度
大腳趾外翻確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。 然則女性有大腳趾外翻的發生率往往高於男性,一項研究中的比例高達 15:1,並且在穿著緊身鞋或高跟鞋的人中更容易發生,因為這些鞋子容易讓腳趾擠壓摩擦及壓迫而加速大腳趾外翻的產生。另外,遺傳也是重要常見的因素,也就是有些人先天腳的構造(扁平足、韌帶鬆弛等)讓腳底機能不足,導致第一腳趾容易變形。此外,長期小腿後側阿基里氏肌腱過緊,下肢髖、膝關節關節炎或是身體體重過重,都可能是造成大腳趾外翻的元兇。
大腳趾外翻的主訴為疼痛、腫脹,往往無法自然的屈曲大腳趾,也且一彎就痛,也因為外翻的關係,長期足部載重異常,肌肉用力不平衡,容易導致大腳趾肌腱發炎,關節囊發炎、皮膚摩擦起水泡,大腳趾根部內側皮膚厚硬長繭,嚴重者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(鑽入第二趾之下),導致日常生活的步行、平衡感受損。
大腳趾外翻情形不嚴重時,治療的重點是先嘗試非手術方法:例如改善鞋子,像是穿寬楦頭鞋、增加足部內側護墊,鞋跟不可超過2吋;製作客製化鞋墊或支撐腳掌掌心結構的鞋子,可以減少腳趾負擔,幫助緩解疼痛。另外,使用矯正器或夜間夾板,用來改善足底力學,防止外翻快速惡化,但對於腳的功能改善有限。當腳趾明顯不適時,可以搭配儀器或是藥物治療,緩解發炎減少疼痛。
如果保守治療無效,進一步建議的治療方案是採取手術治療。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良好,醫師會依照術前X光的角度分期決定矯正的方式與手術方法,骨性癒合通常在術後 6 至 7 週左右發生,另外,也建議術後配合物理治療幫助足部復健、功能的恢復。
以下提供六個運動改善大腳趾外翻:
大腳趾關節活動度:
拇趾外翻的患者,在第一蹠趾關節容易受限,不論是屈曲及伸直都有卡住的現象,可以利用徒手牽拉的方式慢慢打開蹠趾關節的活動度,倘若搬動大腳趾有困難,建議您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,治療師可以搭配關節鬆動術,幫您恢復蹠趾關節的動作角度。
弓箭步牽拉:
許多大腳趾外翻的患者,容易有腓腸肌肌肉長度受限、阿基里氏肌腱過緊的問題,過緊的肌筋膜容易導致足部力學結構及承重的改變,讓外翻的角度更惡化,建議時常牽拉小腿後側及阿基里氏肌腱,恢復膝、踝該有的柔軟度。
足弓撐起運動:
大腳趾外翻除了蹠趾關節變形,從X光影像學中也容易觀察到中跗關節處有變形不穩定的現象,容易導致韌帶鬆弛、足部內側縱弓塌陷,因此練習活化中跗深層肌群,主動將足弓撐起來,強化該有的足底機能。將腳踩在地上,保持三點(大腳趾肉球、小腳趾肉球及足跟)貼穩在地面,中足部位練習將足弓頂點拉起來的動作。
腳趾動作控制:
大腳趾外翻的患者,腳趾動作往往僵硬受限,且因為足底力學改變,往往將大腳趾過度翹起,教導患者一樣先將足部三點(大腳趾肉球、小腳趾肉球及足跟)貼穩在地面,然後翹起五根腳趾之後,將第一、五腳趾貼回地板,維持第二、三、四腳趾翹起,撐起足部橫弓,練習腳趾動作控制。
足部柔軟度訓練:
訓練小腿及足部肌群收縮帶動整個腳趾、前足及腳踝關節動作,每個關節動作角度要完整完成,增進關節活動度之外,同時加強足部動作的協調度。
髖關節肌群訓練:
在蹲站過程中,加強臀部外轉及外展的力量,可以控制膝蓋動作,避免大腿內轉、膝蓋內收,造成足弓塌陷,反而讓大腳趾外翻加劇。
我們專長於應用運動治療,
加以改善慢性疼痛,以及幫助衰弱長者增肌防跌
如果需要我們的服務,請與我們聯絡:
★本場所為全預約制,敬請事前預約,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您與我們聯絡
預約line ID:http://bit.ly/嘉人line
預約電話:(02) 2219-0299
-
07.02 2022
【教師職業傷病預防建議:下篇】
-
06.20 2022
【教師職業傷病預防建議:上篇】
-
06.10 2022
【軟組織受傷之後需要 PEACE & LOVE】
-
06.04 2022
【腰部多裂肌與影像超音波、彼拉提斯的結合】
-
05.27 2022
【你以為的「收小腹」可能不是真的「收小腹」】
-
05.19 2022
【慢性頸痛本體感覺訓練】
-
05.09 2022
【前十字韌帶手術後,回到運動場上的評估】
-
04.29 2022
醫學新知 | 【正確的弓箭步】
-
04.21 2022
【60歲以上,日行6000-8000步就有幫助!】
-
12.30 2020
【健保VS自費物理治療-- 復健不是做不好,而是你有沒有找對方法!】
-
12.11 2020
你需要動作控制訓練嗎?
-
12.12 2019
冬天太陽不露臉 小心體內維生素D跟氣溫一樣不斷創新低
-
10.21 2019
爸媽腰痠背痛嗎?帶他們練核心吧!
-
10.21 2019
糖尿病患的運動建議
-
10.21 2019
尿失禁的運動建議